每周热点回顾
2023年06月01日
新闻内容
第P23版:先驱教育
再谈“名校情结”,你得不到的,不见得是最适合你的!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2009从2009年至今,除了2020-2022年因COVID-19疫情而中断,我每年带领学生团访问美国、英国的顶尖大学名校,在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牛津、剑桥等大学校园里,徜徉于“传说中的学术殿堂”,家长和孩子们流露出了景仰、痴迷和感动。有一位家长有感而发:“张老师,您放大了孩子们的梦想。”
  这就是我的目的!我始终相信“人类因梦想而伟大”。
  我必须澄清一下,“向往名校”并不等同于“名校情结”!完全否定“名校情结”也是不现实的。
  “名校情结”的美丽与哀愁!
  美国著名的销售教练、励志作家、演说家ZigZiglar曾经诠释梦想和目标的重要,他说:“成功不是一个终点,它是一个旅程。我所认识最快乐的人,他们为特定的目标而忙碌。反之,最无聊、最不愉快的人,他们缺乏有意义的目标且随波逐流。”
  七情六欲乃人之常情,如何调理节制是智慧,浓得化不开了才叫做“结”。其实,适度的、知己知彼的“名校情结”,它可以转化成一个人成就自己的催化剂。参访顶尖大学名校,寻求典范之激励,这与“名校情结”不能相提并论。
  孩子们因为向往名校,我屡屡看到了他们的努力和改变。刻意去批判、否定“名校情结”是不近情理的事情。
  但是,“非某某名校不读”的心态则非常可议,因为,人生不能只有A计划,而且,往往B计划或C计划才是最适合某一个人的选择。
  我和一位思考敏锐的律师好友谈及人生的感悟,他说:“失去的或得不到的,那不见得是最好的、最适合你的。”
  韩国著名的记者姜仁仙纵横职场多年后,去哈佛读了两年研究生院,媒体称之为“一个女孩的哈佛奇幻之旅”
  。她在《假如我的青春在哈佛》一书中探讨这样一个问题:“99.99%的人此生与哈佛无缘,但是,当0.01%的机会来临时,你如何用它来逆转人生?”。
  自认为哈佛的两年生活是一段疲惫却让人着迷的生命之旅,她说:“人们常说哈佛是天堂,可经历之后才明白,哈佛其实是有着天堂口碑的炼狱场。很奇怪,在炼狱哈佛,你没有时间痛苦;走出了哈佛,你的人生却价值百万。”
  同样地接受了名校的洗礼,很多人成就了自己,也有人梦想幻灭而一生庸庸碌碌。“名校情结”的美丽与哀愁,其分水岭何在?
  《假如我的青春在哈佛》作者姜仁仙指出:“赢的关键在态度!”我发觉,这本书中的一部分篇名已经指出了分水岭在哪里,这些篇名是《哈佛这条大河,所有人都在自学游泳》、《读书模式:思想自由,生活严谨》、《学会快乐地学习吧!学习是自己的事》、《哈佛最重要的一课:规划时间》。
  “名校情结”是否成为孩子的“正能量”?很多人以为“头过身就过”,进了名校就一定能风风光光地毕业就业。不能忽视的是,孩子对向往的名校了解多少?对自己了解多少?很多人盲目地迷信排名,甚至误以为自己的高分SAT和拔尖学业成绩就是“通过名校获致成功”的通行证。
  美国英国激烈的大学申请战中,每年都有很多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拔尖生,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为何落榜,其中最失落的莫过于“非哈佛不读”的“哈佛症(Harvarditis)”患者。
  “名校情结”,一点点就好,有感即可,千万别让它成为一个“死结”。请告诉孩子,因过度的“名校情结”而误导了人生的轨迹何其不值!凡走过的必留下足迹,为理想和目标而努力过就没有遗憾,“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这样的意境多美丽!
  “名校情结”从何而来?媒体追捧难辞其咎!
  2015年10月初《纽约时报》报导,时任总统的奥巴马,17岁的大女儿Malia已经参观了美国东岸的10所大学,其中包括了八所常春藤名校中的六所,接着要参观西岸的斯坦福大学和UC伯克利。
  奥巴马曾在一场面向高中生的演说中表达了自己对女儿念大学的建议:第一,不要太过执着于名校,不是名校也能提供优质的教育;第二,进大学前尽量维持高分的好成绩,进去以后求及格就好;第三,不要以“能重复高中生活”的理由来选择大学,上大学就是要“跨出舒适生活圈”去认识新朋友、接触新思想并增广见闻。第二个建议留下了讨论的空间,应该有其更深刻的意涵。
  本科阶段,哥伦比亚是奥巴马的母校,普林斯顿是夫人Michelle的母校,两夫妻都从哈佛法学院毕业,哈佛更是多位前美国总统或其子女的母校。身为现任总统的女儿,Malia被哈佛录取应该是毫无悬念的事情。处于这样的氛围中,奥巴马承认,女儿不一定会听从他的建议。
  Malia选择哪一所大学的猜测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2016年5月1日白宫终于发表声明:“奥巴马总统的女儿Malia将推迟一年到2017年秋季进入哈佛,在此之前,她将度过一个GapYear(间隔年)。”媒体推测,因为Malia打算从在校园里整天被特工保镖“伺候”的日子里解脱一下。
  奥巴马总统的二女儿Sasha于2019年进入密西根大学主修心理学,后来转学到南加州大学学习社会学。奥巴马的夫人Michelle曾经表示,姐姐Malia哈佛毕业后在洛杉矶从事电影行业,转学是因为两姊妹的关系很亲密,很想住在一起。当然,2023年Sasha从南加大毕业又引发了媒体关注。
  媒体的过度解读往往对于人们的“名校情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应。2019年8月Sasha的大学选校一公开,美国一家主流华人媒体的新闻标题是《打破全家念哈佛传统,奥巴马小女儿进密西根大学就读》,不做功课的媒体应该受到批评质疑才对,“打破全家念哈佛传统”更是谬误,奥巴马一家人仅大女儿的Undergraduate本科念哈佛而已,也许有一天二女儿Sasha也要申请哈佛去读研呢。
  “名校情结”从何而来呢?名校本来就像“时尚名牌”一样受人追捧,很多父母也试图以儿女上名校来增添自己的荣耀。另一个催化美国家长名校情结的因素是十多年来的经济衰退,使得悲观的情绪弥漫,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家长担心子女的前途,以为子女上名校就多了一重保障,自然千方百计要送孩子上名校。孩子能否摆脱名校情结的误导,父母是关键之一。
  “Google新招聘策略”棒打“名校情结”!
  进Google工作是全球理工学生、商学生的梦想,其人力资源部资深副总LaszloBock公开表示,以前Google为了节省筛选人才的成本,专注于招聘哈佛、斯坦福、MIT等名校毕业生,这是错误的聘雇策略。Google发现,许多州立大学的优秀人才和任何常春藤盟校的毕业生一样地表现杰出。
  当今Google挑选人才的“4要1没有”原则如下: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挺身而出的领导力、要有Googleyness(谷歌人的企业精神)、要有谦卑的态度、没有名校迷思。Googleyness指的是,对于意见分歧处之泰然,很聪明但保持谦逊,能够为多样化注入新活水,能与他人和乐共事的创新者。
  最耐人寻味的是,Google宣称希望招聘的是为自己做事、持老板心态的人,Google不需要只会执行交办事项的员工。处于AI科技带来的剧变时代中,迷信名校光环的心态可以休矣!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